網頁點播-

忍辱加念佛,解冤釋結-第1241集

 

  法語:

  我們每天要跟不同的人來往,消業障要在這裡消,用什麼方法?念佛消業障,忍辱消業障。忍辱加上念佛這太好了,別人譭謗我、罵我,我用阿彌陀佛去應對他。我對他修法布施,他對我是消業障,久而久之這個結就化解了。

  

  節錄:

  大乘經上常說,報恩、報怨、討債、還債,只要跟我們有認識的人,有往來的人,都是這四種原因。恩有輕重差別,債有多寡差別,差別都是無量無邊,小的,大概一生只碰到一次,我們在路上走路遇到一個人,他對我們笑笑,我們對他也笑笑,大概就這麼一次,以後再不見面,這是什麼?這是緣之淺者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60集) 2012/8

  

  有的時候路上遇到那個人,瞪著眼睛好像很恨你,也沒有見過面的,我們看到他也很不高興。這都什麼?就是喜怒很輕的;大的那是要命的,所以這個差別很大。沒有因,面對面走過不認識,沒有表情。我們每天時時刻刻都碰到,都要曉得。因果報應在哪裡?就在現前,一點都不差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60集) 2012/8

  

  消業障要在這裡消,用什麼方法?念佛消業障,忍辱消業障。忍辱加上念佛這太好了,別人毀謗我,別人在罵我,在數說我,那我怎麼回應他?阿彌陀佛,他講一句我念一句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就用一句阿彌陀佛去應對他,好!他所講的那些我都沒有聽見,我聽到的是我心裡念阿彌陀佛的聲音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60集) 2012/8

  

  我發出去的是阿彌陀佛,灌到他耳朵裡頭去,我對他修法布施,那他對我是消我業障。你看幫助我消業障,對我有恩,我要把阿彌陀佛回報他,這多好!久而久之這個結就化解,就沒有了。真正遇到困難的時候就互相幫助,自動的,不是勉強的,不是我去要求他的,主動的。這什麼?業障消了才會有這現象,業障沒有消不可能有這現象出生。這是說人與人之間關係一定要清楚。

  淨土大經科註(第460集) 2012/8

  

  《觀無量壽經直指》是清朝乾隆年間慈雲灌頂大師所造的,他註解上有這麼一段話,說「念佛求生為解冤釋結之要訣」,我想這句話是我們每位同修非常關心的。我們都曉得我們有很多冤親債主,冤親債主常常來找麻煩,因果報應。我們害了他的命的要償命,欠人家錢要還錢,這些冤親債主生生世世不曉得有多少,只要有機會碰到,總是來找麻煩。這個怨怎麼樣能把它解開?這個結如何把它化掉?灌頂大師告訴我們,念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你有真信切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,念這一句阿彌陀佛,所有冤親債主的結統統化解掉。

  無量壽經玄義(第7集) 1989/11

  

  他這個話我們聽了以後,仔細去想想,真的一點都不錯,這些冤親債主不但不來麻煩你,而且希望你趕快成就。為什麼?你成就了,他就得度。因為你一到西方極樂世界,你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你統統看到,你有天眼通、有天耳通、有他心通。這些冤親債主跟你有緣分,所謂是「佛不度無緣之人」,他跟你沒緣你就沒法子度他。這個緣,善緣也好,惡緣也好,只要有緣就會得度。你有緣分的人這麼多,你就可以去度他。所以,冤親債主希望早一天你成佛,你來度我,他不會障礙你,不會給你找麻煩。

  無量壽經玄義(第7集) 1989/11

  

  我們自己的修學要認真,一定要念到心口相應,口裡面有阿彌陀佛,心裡頭也得要有阿彌陀佛,所謂是「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」,心裡頭要有佛。念到心不離佛,佛不離心,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,這就叫事一心。我們常講功夫成片,功夫成片是事一心最淺的。

  無量壽經玄義(第7集) 1989/11

  

  真正聰明人在這一生解冤釋結,過去這些冤仇要把它化解掉。化解裡面真正第一個方法,那你要徹底明瞭,你不明瞭你做不到,以真誠心念佛,將自己念佛的功德迴向給自己生生世世的冤親債主。你有真修行,這種修行的功德可以幫助他念佛往生。我們的願跟阿彌陀佛的願相同,能做得到,我們求阿彌陀佛加持,阿彌陀佛真幫助他。對冤親債主要懺悔:過去我無知糊塗,幹這種傻事,對不起你,現在我明白了,希望我們一同來念佛、來修行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

  淨土大經解演義(第448集) 2011/6

  

  清淨心在哪裡修?在極度不清淨的環境裡面,修我自己清淨這就對了。哪個地方不是道場?處處都是道場,你找個好道場很容易找得到。說老實話,他要找個清淨道場,但是他心不清淨,他到哪裡去找?找到哪裡也不清淨。別人不清淨,我清淨,我就能跟他相處,他也可以跟我相處。他計較,我不計較;他爭執,我不爭執;他天天罵我,我天天給他念阿彌陀佛。這沒有事情了,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?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6集) 1990/4

  

  他罵我,我要生氣,那就錯了,那煩惱就起來。他罵我怎麼樣?他罵別人,我為什麼不生氣?他罵別人我沒收過來,沒有接受;他罵我的時候,我接受了就會生氣。我用阿彌陀佛回敬給他,我也沒有接受他,就不會生氣了。《四十二章經》上有比喻,人家罵你,好比送禮物給你,你接受了;他要罵你,你不接受,不接受還退回去,這個我們要知道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6集) 1990/4

  

  他那個禮物還退回去,我們再以阿彌陀佛回敬他,你看看這個對人多厚道。修行就在這些地方修,功夫就在這些地方鍛鍊成就,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。你心地清淨、平等、慈悲,我們住在此地,跟住在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兩樣。外無魔邪,因為魔邪到我們面前都變成阿彌陀佛了。

  無量壽經(二次宣講)(第16集) 1990/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