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生故事 | 世事如流缘自化,心归净土道方明
亲爱的听众朋友们,大家好。今天为您讲述的是民国时期的余稚鸿居士早年信佛,命运多舛,幸闻高僧开示后精神振奋,积极处世,精进修行,善了俗缘。罹患重疾时仍排除万难,一心念佛,最后预知时至,自在往生净土的故事。
民国时期有一位余稚鸿居士,名锦昭,号誓弘,浙江平湖人。
他自幼饱读诗书,长大后虽投身商海,却始终手不释卷,对佛法有着深厚的兴趣。他信奉佛法,喜欢研读大乘经典。
余居士的元配妻子很早就去世了,后来,他娶了纪瑞为续弦。纪瑞文采斐然,他们在家中设立了佛堂,早晚一起诵经念佛作为定课。
谛闲法师在上海、杭州两地讲经时,余居士常与妻子一同前往听经。后来,他皈依佛门,法名圣勋。
一九一二年,余居士带领家眷迁居上海,妻子皈依印光大师,法名德宏。
一九二四年冬天,余居士参加了西湖佛七,所作随喜功德,布施利他之事不胜枚举。然而,他的家运坎坷,妻子和子女接连过世,骨肉兼亡。
在心灰意冷之际,余居士曾一度生起剃发出家的念头。于是,他前往叩问印公等诸位高僧,寻求指引。所有的高僧大德都告诉他,出家不易,如果俗务缠身,俗缘未了,只凭一时发心,日后心生悔意,反而会增加罪过。不如先安排好家事,完成世间的责任和义务,再考虑出家之事。
余居士听从了高僧们的建议,也接受了亲戚朋友的劝告,纳蒋氏为妾,喜得一子。然而,他以前存放在亲戚家代为保管的衣物和文玩,却被他人私吞。又加上当时正逢战乱,家乡沦陷,导致余居士抑郁而患上了极为严重的胃病,只能吃一些流食维持生命。
葛志亮居士见状,劝他忘怀一切,安心念佛。
一九四〇年二月二十二日,余居士写信给葛居士说:“我念佛求生西方,信心坚固,无人可阻。待我临终之时,请您帮我邀请道友前来助念。”
四月,余居士生病住院,被诊断为胃癌。他立即回到家中安养,小腹上有一个肿块隆起,痛感时有时无。但他斩断妄念,一心念佛,即便有时因疼痛改为默念,佛号也从未间断。
八月十五日,余居士自知大限将至,便吩咐家人请范古农居士到家中,并将临终助念、布衣入殓、遗体火化等事托付于他。
十八日,葛居士前往探视,余居士请他代为写道:“我从昨日开始,不再谈论一切俗事,只一心准备净土往生的资粮,请诸位亲友谅解。”随后,他嘱咐家人助念时保持安静,不要哭泣。
十九日黎明,余居士呼唤家人为他洗脸,之后举手合掌,催促亲友为他助念。
过了一会儿,他双眼向上凝视,这时范古农居士先到了,附在他的耳边说:“我来相送,请安心西行!”
余居士微微点头,随后便安详地往生了。当时正是巳时(早上九至十一点),余居士六十二岁。
今天的往生故事就为您讲述到这里,听众朋友们,我们下期再会。
【原文】
余稚鸿居士,名锦昭,号誓弘,浙江平湖人。幼读长商,仍手不释卷。信乐佛法,读研大乘经典。元配早故,续娶纪瑞,工书能文,家设佛堂,朝夕相对课诵。谛闲法师讲经沪杭,辄偕往听而皈依,法名圣勋。民国初年,挈眷寓沪,皈依印光大师,法名德宏。十三年冬,参加西湖佛七,随喜功德,不胜枚举。而家运多迍,连丧妻及子女,骨肉殆尽。思披剃入山,叩诸印公等,皆谓出家不易,俗务未了,一时发心,徐生退悔,反增罪过。不如安排家事,先尽世法。遂从戚友之劝,纳妾蒋氏,喜得一男。而前存戚家代管之衣服珍玩,悉被干没,家又沦陷,致抑郁而患胃病甚烈,祇能食流汁。葛志亮居士劝其忘怀一切,安心念佛。廿九年二月廿二日函葛云,念佛求生西方,信心坚固,万牛莫挽。若临命终,请邀道友助念。四月住院,诊断为胃癌,即回寓。而小腹有块坟然,时痛时止,即力诵佛号,或默念不辍。八月十五日,自知时至,嘱请范古农居士至,托以临终助念,殓用布衣,遗体火葬。十八日葛往视,请代书,昨日起不谈一切,惟预备净土往生资粮,祈诸亲友谅之。并嘱家人助念勿哭。十九日黎明,犹呼洗脸,举手合掌,促请戚友助念。有顷,双眸上视,范先至,附耳曰,我来相送,请安心往西。头略点,随安详而逝,正巳时也。年六十二。
——《净土圣贤录》
【配图文字】
念起于心,声入乎耳,字字分明,句句不乱。久之久之,自成片段。
——印光大师